找到相关内容670篇,用时3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生命升华的世界

    生活简单化、艺术化、纯粹化。   什么是禅者简单化、艺术化、纯粹化的生活?我以一首偈语来表达禅者的生活情形:“衣单二斤半,洗脸两把半,吃饭三称念,过堂五观想。”禅者的衣服非常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星云|生命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9/21131117976.html
  • 佛教徒应知的礼节和入寺须知

      佛教制定了许多繁冗复杂的礼节仪范。据佛教戒律上说,佛教礼节有“三千威仪,八万细行”。这固然是夸大之词,但从目前寺院现状和僧人遵行的情况看来,佛教礼节的确是不少的。   僧人从每天闻钟起床到上殿过堂、参禅念佛、行住坐卧,随时都在注意保持 自己应有的威仪,这是一般俗人所做不到的。   敬师拜佛札式   佛教徒拜见长老高僧,礼敬诸佛菩萨,在不同的场合,为表示自己尊敬与虔诚的程度,有各种...

    佚名

    |礼仪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2/23355420928.html
  • 法海释疑——妙莲老和尚开示

    大众过堂吃饭时他不随众,甚至自己拿碗饭到别的地方、没人的地方偷偷地吃。就这样的下劣性、凡情!要知道!违背佛院的戒律、常住的规则,这样子就是扰乱大众,令他人起心动念。这种用功,很难得益!   问:...

    妙莲法师

    问题|捐赠|妙莲|发心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4/04434822421.html
  • 寺院礼仪

    告假,不宜悄悄离去,以免寺方挂虑。  离去前应至大殿礼佛,告假赋归。  不得携回任何非赠与的结缘品。  借住寺院,叨扰常住,可随喜供养。  1 斋堂须知  过堂  按时随众用斋,不刻意回避、辞谢,勿令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12639389.html
  • 宋大鲁居士著:能海大师传(一)

    僧纲久隳,汉地寺宇,能实践上殿过堂者已不多观!标志正法传承之半月诵戒、结夏安居、六和相亲,浸至不闻不知矣!惟上师秉如来之法炬,融理于事,继正法于僧统,即相显性,实为法注永续、正法久住、人天普度至关重要...

    宋大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50341125.html
  • 圣凯法师:二十一世纪僧教育构想

    院保持基本的丛林生活如早晚课、过堂、诵戒等,让学生拥有更高的时间用来学习。佛学院毕业后,毕业生回到丛林中,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丛林生活中,这样修学便能相得益彰。   在二十一世纪佛教的发展中,其实加强...

    圣凯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24341701.html
  • 苏芬居士:虚云老和尚十难四十八奇(二)

    尼,法名演慧,而怪物往来如故,她的师父常开师告诉她说:‘听说虚云老和尚主化岭南,是当代的一位大德,你何不去求他?’该女遂于三十三年春,由双湖伴来南华乞戒;一日过堂绕佛,该女忽晕倒于地,久久方苏,既得戒...

    苏芬居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22642838.html
  • 人间佛教要略

    ,向和尚及班首们请开示。因有教授教诫、慰勉警策的精神,所以禅宗能陶贤铸圣,延续了中国佛教一千年的慧命。佛教的集体生活,不只是生活在一起,上殿过堂就算了,不只是注重表面的秩序,而是在同一生活中,引导大众...

    印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10144108.html
  • 能海上师永怀录(2)

    之食物等,总是送沙弥堂给沙弥,及送病比丘及年老比丘,或送大厨房供众,自己却常过堂与僧众同食,从不特殊。有特别事或生病,单作点饮食,也是很普通,如大威德装藏,师终日念经未离座,侍者送来午食,原是白菜粉丝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14544220.html
  • 佛法是救世之仁

    公有经济)的权利,都能得到合理的平等待遇。从前丛林中,和尚与住众,一起过堂(吃饭),同甘共苦,就是这一原则的实践。如经济受用的距离太远,必形成贫与富,有与无,苦与乐的强烈对比;必激发不平的戾气而造成...

    印顺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23244327.html